切换城市

首页
讲师查询 课程超市 免费比价 内训众包
胡鹏飞

胡鹏飞 暂无评分

综合管理 心理学

讲师官网:http://hupf.sougen.com.cn/

付费查询讲师联系方式(无需注册 扫码即可)
仅需5.00元查询讲师或助教联系方式,仅限聘请讲师授课

立即购买

胡鹏飞二维码
扫一扫讲师移动官网
任意分享朋友圈
  • 查看详情>> 上小学开始,我们知道人和人之间是有差别的,比如你再怎么努力学习,也比不上小明,那是因为人家比你聪明,这就是智商(IQ);进入职场后,发现老板说某某聪倒是挺聪明的,但就是不会处事,那我们说这区别就是情商(EQ)有高低了;工作几年之后,在同样面对巨大工作压力的情况下发现有些人已经远远跑到前面去了,而有些则越活越没奔头,这就是面对挫折的能力,逆境商(AQ)。当我们学历越来越高,领取的薪水越来越多时,人却越来越抑郁了,失去了体验快乐的能力,这就是乐商(Optimistic Intelligence Quotient,简写为OQ) 乐商是什么呢?浙江师范大学任俊教授在积极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给它做出了定义。就是1、指一个人的乐观程度,也就是一个人是乐观主义者还是悲观主义者。2、摆脱消极事件或消极影响并从中获得积极力量的能力。3、影响他人变乐观的能力,也就是积极的感染力。如何测试自己的乐商呢,可以试试美国前心理学会主席塞林格曼所做的解释风格测试。 一个乐商高的人,在工作与生活中会有哪些表现呢? 1、乐商高的人,婚姻生活更幸福。 加州伯克利大学的Keltner和Harker做过一个相关的研究。两位研究者翻阅了几十年前的一份毕业相册,分析大约150个女生的笑容。他们发现大概一半女孩是发诸内心的真笑(杜乡微笑),而另一半的女孩则是堆出的假笑(空姐式微笑)。他们跟踪搜集了这些女孩几十年的生活痕迹。结果发现,那些有杜氏微笑的女性更喜欢结婚,婚姻关系也比较稳定(离婚率显著低于那些空姐式微笑的女性),而且这些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也显著好于那些空姐式微笑的人。此外,相比于那些空姐式微笑的女性,那些具有杜乡微笑的女性即使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幸或伤心的事件,她们也能很快就从悲伤中走出来。相关的生理检测表明,当女性进行杜乡微笑时,身体内部会分泌大量的催产素激素,而催产素被称为“拥抱荷尔蒙”,这可以有效增进其夫妻间的亲密关系,从而导致良好稳定的夫妻关系。 2、乐商高的人,更有成就 2012 年11 月19 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一篇英国学者De Neve 等人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对“美国国家青少年健康纵向研究”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了重新分析。在控制了性别、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状况、智商和社会经济背景等因素后,发现一个人如果年少时的乐观水平越高,则长大了就越会赚钱; 那些在16~18岁时乐观水平最低的被试,他们到了29 岁时,其平均收入比整个群体的整体平均收入少30%; 而16~18 岁时乐观水平最高的群体到了29 岁时,其收入则比整体的平均收入高了10%。此外,研究者还发现,16~18 岁时乐观水平高的个体要比他们的兄弟姐妹们在29 岁时挣钱更多、社会表现更好。这意味着乐观也是一种能力,具有类似于智商或情商的性质,因而我们把人的这种乐观能力就称为乐商。 3、乐商高的人,更长寿 美国肯塔基大学神经学教授大卫斯诺登从1986年开始对圣母修女学院的678位修女进行跟踪研究发现,年轻时比较乐观的修女,到了年老后更不容易患老年痴呆症。而经常焦虑、动怒的人岁数大后更容易中风和患心脏病。85岁时,更乐观的有90%还健在,而更悲观的只有34%。当到94岁时,更乐观的健在者还有54%,而悲观者则只有11%。 4、乐商高的人,更健康 Seligman在研究也发现,当遭受失败或挫折时,相对于低乐观者,高乐观者不容易变得沮丧,也不会很快放弃,他们不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助,高乐观的人甚至会有意识地主动抗拒无助。多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还表明,一个人无助感体验越少,其免疫系统的活动能力就会越强健。Ah 等人对54 名刚做完乳腺癌手术的病人进行了研究,对其血液中的自然免疫细胞活动的状态和伽玛干扰素的浓度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具有高乐观水平的病人,血液中的NKCA 和IFN-γ 的水平都显著高于低乐观水平的病人,这导致高乐观水平的病人康复得更快。Segerstrom和Swphton对124 名法学院的大一新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对未来持高乐观预期的个体,其细胞的免疫水平就越高,对未来乐观预期态度的改变更会导致其自身细胞免疫水平的下降。 5、乐商高的领导更受人欢迎 塞林格曼对1948-1984年的10次总统大选进行调查与研究,发现10次中有9次是悲刍分数低的那位侯选人赢得了选举。为什么乐商高的领导人更容易受人欢迎呢?首先,可能我们每个人本身就喜欢乐观的人一些,正如罗森塔尔教授所说的,积极的情绪是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其次,乐商高的领导人可能更会造势,气氛更好一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乐商高的领导能给人带来希望,就像奥巴马上台的口号一样,“改变”,这就意味着希望。
  • 查看详情>> 在工作与生活中,我们常羡慕,某人非常自律,能控制自己的欲望,所以他获得了非凡的成就。我们也常抱怨,自己的孩子太没有自控力了,每天总是要父母无数次叮嘱才会去完成作业,长大以后怎么办?有什么办法能增强孩子的自律呢?如果孩子能拥有更多的自律,是不是会更有利于他的事业与生活?自己也常苦恼,有很多很好的想法,总是没有去完成,就连最简单的睡觉起床也常常不能自控,经常晚上不想睡,早上不想起来。怎么办?让我们看看心理学的研究。   自律对我们的重要性       让我们先分享一些非常有趣的研究,这些研究是鲍迈斯特教授的研究小组所做,鲍迈斯特教授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发表450多篇论文,一直是世界上论文引用率最高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小组研究发现,刻意去掌控意志和自我控制很辛苦。如果你必须强迫自己去做某件事,而此时这件事又面临一个新的挑战,你就会很不情愿或是根本无法进行自我控制。这种现象被命名为自我损耗。       在一次实验中,要求受试者一边看一部能引起感情共鸣的电影,一边抑制自己的情绪反应。在随后进行的耐力测试中,他们表现得很差。该耐力测试的内容是握住测力计——这个运作会让人越来越不舒服,然后看他们能保持多长时间,受试者在实验的初始阶段作出的抑制情感的努力,会削弱其忍受维持肌肉收缩而带来痛苦的能力。自我损耗型的人因此会很快产生退出实验的冲动。       在另一个实验中,被试者被带到一个房间,告诉他们等会要做一个测试,但在等待的过程中,被试会碰到自己非常想吃的食物——巧克力和饼干。但实验者告诉被试这是为下一组实验对象准备的,因此他们需要克服自己想要吃的冲动,也就是进行自我意识的控制。后来,当这些人面对困难的认知任务时,会表现得比另外一组实验对象更容易放弃。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是因为他们十分想吃,但他们不能,所以他们就会用掉属于我们每个人的那份自律,等他们真正去参加实验时,他们几乎就不剩什么自律了。所以研究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的自律是有限的,不会额外增加多少,也不会减少多少。通常认为应该更多增强自己的自律来获得成就也是不现实的。但如何让我们在有限的自律情况下仍然能取得成就,那就是将自律转到习惯上来。       在有一次培训的课常中,大约有三百名学员在场。我问了大家一个问题,就是你们多少人在过去一年中做过年度计划?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学员举起了手。然后,我问了第二个问题,那有多少人完成了计划?我清楚的记得,前后近三百人的会场,只有四个人举了手,有一个人的手还是半举的,确切的来说,只有三个半。我再问了一个问题,今天早上有谁刷了牙,请举手,会场三百只手刷刷全举起来了。为什么几百人的会场,差不多每人早上起来都刷了牙,却只有三个半完成了计划呢?这是因为完成年度计划,需要我们调动强大的自我控制能力,而刷牙则是习惯,我们每天都做,几乎是不需要思考的。如果我问一个人,今天早上刷牙之前你想了什么?给自己鼓了劲吗?有一遍遍提醒自己刷牙的程序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刷牙纯粹是自动的,是无意识的。起床,跑到洗手间刷牙,然后再思考,今天该穿什么衣服上班。       我不是一个自律很强的人,经常喜欢拖延。但发现有一些事情还做得不错,比如,从05年开始,我就坚持只要在深圳一定会去俱乐部打球或游泳,八年来一直没有间断,哪怕在外地授课的时间,我也会找机会。是什么原因让自己能如此坚持呢,是自律吗?不是。是习惯,每天七点钟左右吃完饭,跟孩子聊会儿,然后干啥呢?不由自主地就是收拾衣裤去俱乐部了,而一旦因为其它事情走不开三天不去,浑身就感觉不自在。运动已经养成一种习惯,完成不需要自律。作为一个培训讲师,需要保持对自己领域知识不停地更新,但在外授课的时间越来越多,如何保证自己知识结构不过时呢,我发现最关键的就是每天养成习惯的睡觉前一小时的阅读。       六七岁的孩子,不可能指望她拥有多强大的自控能力,那不现实,但可以培养她的习惯。家庭,夫妻之间的关系维持,也需要保持良好的习惯,因为激情总有一天会退去,比如多久去外面聚一次餐,去进行一次旅行。工作更是如此,我曾经上课碰到一个销售能力特别强的业务人员,他本人的学历并不是很高,但他在他们单位是销售业绩最好的,在上完我的课程后,他来找我说,胡老师,你今天谈到的自控与习惯我有自己的体会,他说,他每天下班之前,一定会总结一下今天的业务得失,包括打电话,查资料,见客户的情况。他说,我已经写了三年了,感觉给自己的帮助挺大。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因此,成就我们的,并不依靠自我控制,因为那太难了,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自我损耗,而是我们对工作与生活中重要的事建立一种习惯,就像我们每天刷牙,洗脸一样。自律是我们成功的重要条件,但不一定是必要条件。
  • 查看详情>>  一个人的竞争优势,首先取决于你的人力资本,也就是你知道什么,比如你的教育、经验、技能、知识以及思想;其次取决于你的社会资本,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你认识谁,跟谁交往,比如你的朋友,你的同学,你的关系网络;最后就是你的心理资本,知识自己真正是谁,比如你的信心,希望,坚韧等。      在二战以前,心理学家本身承担三项重要的使命:治疗精神疾病、帮助健康者变得更幸福、发挥人的潜能。但随着战争的结束,整个社会对心理治疗有着巨大的需求,大量的资源用在伤害控制上。但付出的代价却是放弃了心理学的另外两项使命。     因此,美国管理学会前主席路桑斯教授于2004年提出心理资本概念。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它是借用一个商业名词寓意人的心理状况。如同人的物质资本存在盈利和亏损的问题,人的心理资本同样存在盈亏,即正面情绪是收入,负面情绪是支出,如果正面情绪多于负面情绪便是盈利,反之则是亏损。 具体表现为: (1)在面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时,有信心(自我效能)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来获得成功; (2)对现在与未来的成功有积极的归因(乐观); (3)对目标锲而不舍,为取得成功在必要时能调整实现目标的途径(希望); (4)当身处逆境和被问题困扰时,能够持之以恒,迅速复原并超越(韧性),以取得成功。
  • 2015-04-21
    查看详情>> 与很多朋友聊天时,都说如今的社会一个人是否有所成就,不仅仅是智商,更重要的是情商。但如果我问起什么是情商时,能回答的就挺少了,偶尔有朋友也会说:“情商,不就是管好自己的脾气,不要乱发吗”。我问“一个从来不发脾气的人,那他的情商是高还是低呢”。大多数朋友都会说:“不一定”。看来,发不发脾气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情商高低的标准。让我们简单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情商吧。 情商理论是由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彼得·塞拉维和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心理学教授琼· 梅耶1991年联合提出,他们合著了一本书叫《情绪智力》。1995年10月,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兼专栏作家丹尼尔·戈尔曼第一次比照着智商的表述方式,把“情绪智力”简称为“情商”,英语缩写“EQ”,随着他的著作《情商:为什么它比智商更重》一书出版后,情商的概念得到普及。 情绪智力扩展为5个主要领域:自我意识、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 1、自我意识。知道自己当下的情感情绪以及它们的缘由。 2、管理情绪。当不好的情绪出现的时候,能够去管理他们。情商高的人会尽力去克制自己的情绪,不到合适的时候不会让情绪轻易指挥自己的行动。而低情商的只会不计后果地释放情绪。 3、自我激励。面对挫折时,能够自我激励自己,具有很强的韧性。面对困难,往往不会退缩,能越战越勇。 4、识别他人情绪:能够理解别人的情感和立场,具有同理心。 5、人际交往:通过倾听,理解和欣赏别人的感受,与人和睦相处。
  • 查看详情>>  旁观者效应,指在紧急情况是由于有他人在场而没有对受害者提供帮助的情况。救助行为出现的可能与在场旁观人数成反比,即旁观人数越多,救助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小。   现实案件     1964年3月,在纽约昆士镇的克尤公园发生了一起谋杀案,很快成为《纽约时报》的头版新闻,并使全国感到震惊。这件谋杀案受注意的原因与凶手、被害者或其谋杀手段都没有什么关系。吉娣·格罗维斯是一位年轻的酒吧经理,她于早上3点回家途中被温斯顿·莫斯雷刺死。莫斯雷是个事务处理机操作员,根本不认识她,他以前还杀死过另外两名妇女。使这场谋杀成为大新闻的原因是,这次谋杀共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莫斯雷刺中了她,离开,几分钟后又折回来再次刺她,又离开,最后又回过头来再刺她),这期间,她反复尖叫,大声呼救,有38个人从公寓窗口听见和看到她被刺的情形。没有人下来保护她,她躺在地上流血也没有人帮她,甚至都没有给警察打电话。     新闻评论人和其他学者都认为这38个证人无动于衷的言行是现代城市人,特别是纽约人异化和不人道的证据。可是,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两位年轻社会心理学家约翰·巴利和比博·拉塔内对这种一概而论的说法甚为不满。他们都觉得,对于证人们的无动于衷,一定有个更好的解释办法。     四年后,他们做了一系列研究,试图解释当时目击者为何不报警的问题。在12年内,他们做了几十次不同的实验,结果却一模一样。其中一个经典实验是这样的:被试者在一个休息室里等待实验正式开始,突然房间里某处冒出浓烟,似乎有着火的迹象。如果此时室内只有被试者一人,几乎所有被试者都会毫不犹豫地呼救;而如果此时被试者是和其他几名伪装成实验参与者的实验助手在一起,若那些助手不动,被试者则很少会立刻做出反应。     在另一个实验中,当被试者以为自己在和一个人打电话时,如果对方癫痫病发作,有85%的人会冲出工作间去报告有人发病;但如果被试者以为还有4个人也在同时通话,当对方癫痫病发作,就只有31%的人采取行动。     这些实验都证实他人的在场抑制了救助行为的发生,于是不同于道德谴责和环境决定论,巴利和拉塔内对克纽公园的谋杀案有了令人信服的社会心理学解释,他们把它叫做“旁观者介入紧急事态的社会抑制”,或者叫做“旁观者效应”:在一个紧急情形下,因为有其他的目击者在场,才使得旁观者无动于衷。     一、社会抑制作用(社会比较理论):社会上每一个人对所发生的的事情都有着一定的看法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但每当有其他人在场时,个体在行动前就比无人在场是更加小心的评估自己的行为,把自己准备做出的行为和他人进行比较,以防出现尴尬难堪的局面。比较结果当他人都不采取行动时,就会产生对个体利他行为的社会抑制作用。     二、社会影响结果(从众心理):一个人不仅会以他人看法来评估某一情境,而且在行为举止方面也倾向于模仿他人行动。这种情况在特殊情况下更为突出。个体在面对紧急情况下,即使意识到有责任上前帮助,但若别人没有行动的话,个体往往会遵从大家一致的表现。     三、多数人忽略:他人的在场和出现影响了个体对整体情境的认知、判断和解释,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对自己陌生情况进行判断。人们既缺乏对行为措施的心理准备也缺乏对行为的信息资料。因此每个人都试图观察在场每个人的行为资料以澄清事情的真实、自己的模糊认识。从他人行为动作中找自己行为的线索和依据。     四:责任扩散:在紧急情况下,当有他人在场时,个体不去救助受难者的(社会)代价会减少。见死不救产生的罪恶,罪恶感、羞耻感,责任会扩散到其他人身上,个体责任会相对减少。我们说,为了对处于困境中地人提供帮助,个体必须感到自己有责任采取行动。但是,当有许多人在场时,就造成了责任扩散,即个体不清楚到底谁应该采取行动。帮助人的责任被扩散到每个旁观者身上,这样每一个人都减少了帮助的责任,容易造成等待别人去帮助或互相推诿的情况。 第二个解释是对让会举止失措的害怕。在任何紧急事态中,为了作出反应,就必须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停下来,去从事某种不寻常的、没有预料到的、超出常规的行为。在单个人时,他可以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但由于其他人的在场,他会比较冷静,观察一下其他人的反应,以免举止失措而受到嘲笑。     所以在组织中,要明确结果针对的责任人,必须一对一的明确责任,不是一对多,凡是实现不了既定的目标,一定有相应的责任人,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     在企业中,别指望员工多么有责任心,承担起多大的责任。企业首先要依靠的是制度,让不管是责任心高低的员工生产出来的产品都能达到企业的最低要求。听说海尔电冰箱厂有一个五层楼的材料库,这个五层楼一共有2945块玻璃,2945块玻璃每一块上都贴着一张小条!原来每个小条上印着两个编码,第一个编码上写着负责擦这个窗户的责任人,第二个编码上是谁负责检查这个窗户。冰箱总共有156道工序,海尔精细到把156道工序,分为545项责任,然后把这545项责任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凡事做到“责任到人”,“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这样一来,从制度上保证了责任的落实,而不依赖员工的责任心。

首家按效果付费的培训众包平台

0755-83802522

周一至周五 0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