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效应——如何加强员工责任
发布日期:2015-04-20浏览:1929
旁观者效应,指在紧急情况是由于有他人在场而没有对受害者提供帮助的情况。救助行为出现的可能与在场旁观人数成反比,即旁观人数越多,救助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小。
现实案件
1964年3月,在纽约昆士镇的克尤公园发生了一起谋杀案,很快成为《纽约时报》的头版新闻,并使全国感到震惊。这件谋杀案受注意的原因与凶手、被害者或其谋杀手段都没有什么关系。吉娣·格罗维斯是一位年轻的酒吧经理,她于早上3点回家途中被温斯顿·莫斯雷刺死。莫斯雷是个事务处理机操作员,根本不认识她,他以前还杀死过另外两名妇女。使这场谋杀成为大新闻的原因是,这次谋杀共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莫斯雷刺中了她,离开,几分钟后又折回来再次刺她,又离开,最后又回过头来再刺她),这期间,她反复尖叫,大声呼救,有38个人从公寓窗口听见和看到她被刺的情形。没有人下来保护她,她躺在地上流血也没有人帮她,甚至都没有给警察打电话。
新闻评论人和其他学者都认为这38个证人无动于衷的言行是现代城市人,特别是纽约人异化和不人道的证据。可是,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两位年轻社会心理学家约翰·巴利和比博·拉塔内对这种一概而论的说法甚为不满。他们都觉得,对于证人们的无动于衷,一定有个更好的解释办法。
四年后,他们做了一系列研究,试图解释当时目击者为何不报警的问题。在12年内,他们做了几十次不同的实验,结果却一模一样。其中一个经典实验是这样的:被试者在一个休息室里等待实验正式开始,突然房间里某处冒出浓烟,似乎有着火的迹象。如果此时室内只有被试者一人,几乎所有被试者都会毫不犹豫地呼救;而如果此时被试者是和其他几名伪装成实验参与者的实验助手在一起,若那些助手不动,被试者则很少会立刻做出反应。
在另一个实验中,当被试者以为自己在和一个人打电话时,如果对方癫痫病发作,有85%的人会冲出工作间去报告有人发病;但如果被试者以为还有4个人也在同时通话,当对方癫痫病发作,就只有31%的人采取行动。
这些实验都证实他人的在场抑制了救助行为的发生,于是不同于道德谴责和环境决定论,巴利和拉塔内对克纽公园的谋杀案有了令人信服的社会心理学解释,他们把它叫做“旁观者介入紧急事态的社会抑制”,或者叫做“旁观者效应”:在一个紧急情形下,因为有其他的目击者在场,才使得旁观者无动于衷。
一、社会抑制作用(社会比较理论):社会上每一个人对所发生的的事情都有着一定的看法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但每当有其他人在场时,个体在行动前就比无人在场是更加小心的评估自己的行为,把自己准备做出的行为和他人进行比较,以防出现尴尬难堪的局面。比较结果当他人都不采取行动时,就会产生对个体利他行为的社会抑制作用。
二、社会影响结果(从众心理):一个人不仅会以他人看法来评估某一情境,而且在行为举止方面也倾向于模仿他人行动。这种情况在特殊情况下更为突出。个体在面对紧急情况下,即使意识到有责任上前帮助,但若别人没有行动的话,个体往往会遵从大家一致的表现。
三、多数人忽略:他人的在场和出现影响了个体对整体情境的认知、判断和解释,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对自己陌生情况进行判断。人们既缺乏对行为措施的心理准备也缺乏对行为的信息资料。因此每个人都试图观察在场每个人的行为资料以澄清事情的真实、自己的模糊认识。从他人行为动作中找自己行为的线索和依据。
四:责任扩散:在紧急情况下,当有他人在场时,个体不去救助受难者的(社会)代价会减少。见死不救产生的罪恶,罪恶感、羞耻感,责任会扩散到其他人身上,个体责任会相对减少。我们说,为了对处于困境中地人提供帮助,个体必须感到自己有责任采取行动。但是,当有许多人在场时,就造成了责任扩散,即个体不清楚到底谁应该采取行动。帮助人的责任被扩散到每个旁观者身上,这样每一个人都减少了帮助的责任,容易造成等待别人去帮助或互相推诿的情况。 第二个解释是对让会举止失措的害怕。在任何紧急事态中,为了作出反应,就必须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停下来,去从事某种不寻常的、没有预料到的、超出常规的行为。在单个人时,他可以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但由于其他人的在场,他会比较冷静,观察一下其他人的反应,以免举止失措而受到嘲笑。
所以在组织中,要明确结果针对的责任人,必须一对一的明确责任,不是一对多,凡是实现不了既定的目标,一定有相应的责任人,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
在企业中,别指望员工多么有责任心,承担起多大的责任。企业首先要依靠的是制度,让不管是责任心高低的员工生产出来的产品都能达到企业的最低要求。听说海尔电冰箱厂有一个五层楼的材料库,这个五层楼一共有2945块玻璃,2945块玻璃每一块上都贴着一张小条!原来每个小条上印着两个编码,第一个编码上写着负责擦这个窗户的责任人,第二个编码上是谁负责检查这个窗户。冰箱总共有156道工序,海尔精细到把156道工序,分为545项责任,然后把这545项责任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凡事做到“责任到人”,“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这样一来,从制度上保证了责任的落实,而不依赖员工的责任心。
现实案件
1964年3月,在纽约昆士镇的克尤公园发生了一起谋杀案,很快成为《纽约时报》的头版新闻,并使全国感到震惊。这件谋杀案受注意的原因与凶手、被害者或其谋杀手段都没有什么关系。吉娣·格罗维斯是一位年轻的酒吧经理,她于早上3点回家途中被温斯顿·莫斯雷刺死。莫斯雷是个事务处理机操作员,根本不认识她,他以前还杀死过另外两名妇女。使这场谋杀成为大新闻的原因是,这次谋杀共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莫斯雷刺中了她,离开,几分钟后又折回来再次刺她,又离开,最后又回过头来再刺她),这期间,她反复尖叫,大声呼救,有38个人从公寓窗口听见和看到她被刺的情形。没有人下来保护她,她躺在地上流血也没有人帮她,甚至都没有给警察打电话。
新闻评论人和其他学者都认为这38个证人无动于衷的言行是现代城市人,特别是纽约人异化和不人道的证据。可是,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两位年轻社会心理学家约翰·巴利和比博·拉塔内对这种一概而论的说法甚为不满。他们都觉得,对于证人们的无动于衷,一定有个更好的解释办法。
四年后,他们做了一系列研究,试图解释当时目击者为何不报警的问题。在12年内,他们做了几十次不同的实验,结果却一模一样。其中一个经典实验是这样的:被试者在一个休息室里等待实验正式开始,突然房间里某处冒出浓烟,似乎有着火的迹象。如果此时室内只有被试者一人,几乎所有被试者都会毫不犹豫地呼救;而如果此时被试者是和其他几名伪装成实验参与者的实验助手在一起,若那些助手不动,被试者则很少会立刻做出反应。
在另一个实验中,当被试者以为自己在和一个人打电话时,如果对方癫痫病发作,有85%的人会冲出工作间去报告有人发病;但如果被试者以为还有4个人也在同时通话,当对方癫痫病发作,就只有31%的人采取行动。
这些实验都证实他人的在场抑制了救助行为的发生,于是不同于道德谴责和环境决定论,巴利和拉塔内对克纽公园的谋杀案有了令人信服的社会心理学解释,他们把它叫做“旁观者介入紧急事态的社会抑制”,或者叫做“旁观者效应”:在一个紧急情形下,因为有其他的目击者在场,才使得旁观者无动于衷。
一、社会抑制作用(社会比较理论):社会上每一个人对所发生的的事情都有着一定的看法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但每当有其他人在场时,个体在行动前就比无人在场是更加小心的评估自己的行为,把自己准备做出的行为和他人进行比较,以防出现尴尬难堪的局面。比较结果当他人都不采取行动时,就会产生对个体利他行为的社会抑制作用。
二、社会影响结果(从众心理):一个人不仅会以他人看法来评估某一情境,而且在行为举止方面也倾向于模仿他人行动。这种情况在特殊情况下更为突出。个体在面对紧急情况下,即使意识到有责任上前帮助,但若别人没有行动的话,个体往往会遵从大家一致的表现。
三、多数人忽略:他人的在场和出现影响了个体对整体情境的认知、判断和解释,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对自己陌生情况进行判断。人们既缺乏对行为措施的心理准备也缺乏对行为的信息资料。因此每个人都试图观察在场每个人的行为资料以澄清事情的真实、自己的模糊认识。从他人行为动作中找自己行为的线索和依据。
四:责任扩散:在紧急情况下,当有他人在场时,个体不去救助受难者的(社会)代价会减少。见死不救产生的罪恶,罪恶感、羞耻感,责任会扩散到其他人身上,个体责任会相对减少。我们说,为了对处于困境中地人提供帮助,个体必须感到自己有责任采取行动。但是,当有许多人在场时,就造成了责任扩散,即个体不清楚到底谁应该采取行动。帮助人的责任被扩散到每个旁观者身上,这样每一个人都减少了帮助的责任,容易造成等待别人去帮助或互相推诿的情况。 第二个解释是对让会举止失措的害怕。在任何紧急事态中,为了作出反应,就必须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停下来,去从事某种不寻常的、没有预料到的、超出常规的行为。在单个人时,他可以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但由于其他人的在场,他会比较冷静,观察一下其他人的反应,以免举止失措而受到嘲笑。
所以在组织中,要明确结果针对的责任人,必须一对一的明确责任,不是一对多,凡是实现不了既定的目标,一定有相应的责任人,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
在企业中,别指望员工多么有责任心,承担起多大的责任。企业首先要依靠的是制度,让不管是责任心高低的员工生产出来的产品都能达到企业的最低要求。听说海尔电冰箱厂有一个五层楼的材料库,这个五层楼一共有2945块玻璃,2945块玻璃每一块上都贴着一张小条!原来每个小条上印着两个编码,第一个编码上写着负责擦这个窗户的责任人,第二个编码上是谁负责检查这个窗户。冰箱总共有156道工序,海尔精细到把156道工序,分为545项责任,然后把这545项责任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凡事做到“责任到人”,“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这样一来,从制度上保证了责任的落实,而不依赖员工的责任心。